跨站脚本攻击(XSS)是一种典型的客户端攻击方式,攻击者通过注入恶意JavaScript脚本,在用户浏览页面时执行,从而盗取Cookie、劫持会话或植入钓鱼逻辑。BurpSuite在XSS测试方面功能丰富,不仅能帮助我们测试反射型和存储型XSS,还可以深入挖掘更隐蔽的DOM型XSS。本文围绕两个关键问题:BurpSuite怎么测试XSS攻击向量和怎么利用DOM型XSS漏洞,带你全面掌握XSS测试技术。
一、BurpSuite怎么测试XSS攻击向量
BurpSuite可通过Scanner(自动)、Repeater(手动)、Intruder(模糊测试)三种方式测试XSS向量,涵盖反射型、存储型、盲型等多种场景。
1.使用Scanner模块自动检测XSS(Pro版)
步骤:
拦截目标页面中的表单或URL参数提交请求(如搜索、留言)
右键→“Scan”
Burp将自动尝试多种XSSPayload,如:
">
在Dashboard>Issues中可查看是否检测出如下漏洞:
ReflectedCross-sitescripting(XSS)
Stored Cross-sitescripting(XSS)
适用于快速定位高风险注入点。
2.手动测试XSS向量(Repeater)
操作方法:
原始请求示例:
GET/search?keyword=testHTTP/1.1
观察响应:
是否原样回显
是否被HTML编码(如<被转为<)
是否被服务端过滤(如自动删除script标签)
你可以借助Render标签页直观查看是否成功触发弹窗或脚本。
3.批量测试Payload(Intruder)
步骤:
把注入点设置为Payload位点(如:keyword=§test§)
加载常见XSSPayload字典(如xss-payload-list.txt)
设置Grep-Match匹配关键响应内容,如alert,onerror,
这适用于大规模参数测试、WAF绕过验证等情况。
二、BurpSuite怎么利用DOM型跨站脚本
DOM-BasedXSS是通过前端JS代码解析用户输入而非服务端渲染产生的漏洞。它不会在响应中直接出现Payload,而是前端JavaScript使用document.location、innerHTML、eval()等不安全函数处理了URL参数。
1.判断是否存在DOM型XSS
常见入口点:
location.hash
location.search
document.referrer
常见sink函数(危险处理点):
document.write()
innerHTML
eval()
setTimeout("code")
newFunction()
BurpSuite自带的ScannerPro会识别部分DOMXSS。但更推荐配合插件DOMInvader使用(见下文)。
2.使用Burp的DOMInvader插件(推荐)
安装方法:
打开Chrome浏览器,安装官方插件BurpSuite’sDOMInvader
与BurpSuite联动后,访问页面即可自动分析DOM操作行为
功能:
标出URL参数与JS函数的taint路径
自动标注可能的DOMSink(如innerHTML)
测试DOM参数是否可被注入脚本
3.手动测试示例
页面中脚本类似:
letuser=location.hash.substring(1);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welcome").innerHTML=user;
测试Payload:
#name=
效果:
页面加载后,由于innerHTML直接渲染hash,触发了XSS。
你可以通过Burp的Proxy或Repeater修改location.hash的值进行手动测试。
三、XSS扩展技巧与测试建议
1.常见绕过技巧
事件混淆:如onmouse over=alert(1)、onload=alert(1)
标签变种:
编码绕过:URL编码、Unicode编码、HTML编码混合使用
JS关键字分割:如ja\u0076ascript:alert(1)
2.推荐插件与辅助工具
DOMInvader:识别和验证DOMXSS
Logger++:追踪页面加载时的参数变化
Hackvertor:快速编码、混淆Payload
XSStrike(结合Burp流量):自动分析页面结构生成高成功率XSS Payload
总结
BurpSuite怎么测试XSS攻击向量BurpSuite怎么利用DOM型跨站脚本是Web安全测试中必备的能力。反射型和存储型XSS可借助Scanner快速检测,也可以通过Repeater精细验证;而DOM型XSS更依赖对前端JS行为的理解,推荐结合DOMInvader和手动分析进行测试。无论是哪种XSS,都应测试编码绕过、标签变种、事件处理器等多种变体,从而全面发现风险。掌握这些方法,不仅能帮助安全人员快速定位漏洞,也能反向提升前端安全编码规范。